曾幾何時,提到“618”“雙11”,網民腦瓜子先“嗡”地一下?不是為折扣興奮,而是被各種“滿200減30”“跨店滿300減50”“品類券疊加平臺券”的復雜規則繞暈。消費者們算盤打得噼啪響,頭發薅掉一大把,到頭來卻發現“一頓操作猛如虎,省下不到兩塊五”。這種為了“薅羊毛”硬生生把自己逼成“數學大師”的消費體驗,早已讓不少網民叫苦不迭。
效果如何?用網友的話說就是:“一眼看穿,一鍵下單!”電商平臺這一“減法”舉措,做得極其聰明:砍掉的是計算的麻煩,帶來的是體驗的提升;減去的是規則的迷霧,贏得的是用戶的信任。消費者不必再費心研究“攻略”,決策路徑大大縮短,決策成本直線下降。購物回歸了本質——你情我愿,各取所需。
從讓人“苦算數學題”到提供“一鍵享折扣”,電商平臺在618促銷規則上的這場“減法革命”,其意義遠不止于一次購物節的成功,折射出的是一種可貴的商業覺醒:在信息爆炸、時間稀缺的當下,簡單是一種高級的智慧,真誠才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必殺技。這對未來的促銷模式乃至整個消費市場環境的建設,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
以用戶體驗為本位,持續優化規則設計。平臺和商家應以此為契機,徹底摒棄那些將消費者置于“算數困境”的設計思路。一切促銷規則的設定,都要問一句:這是否在給買家“減負”?是否足夠透明、公平、可預期?只有讓優惠實實在在、看得見摸得著,不玩文字游戲,才能持續贏得消費者口碑。
新華社發 勾建山作
協同監管,筑牢誠信透明基石。市場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積極引導、推動電商平臺落實促銷規則簡明化、標準化、透明化,持續加強對虛假促銷、先漲后降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,為消費者營造“敢消費、愿消費、放心消費”的健康市場環境。這既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,也是激活內需潛力的必然要求。
新華社發 王鵬作
涵養健康消費習慣,推動長期繁榮。更簡單、更透明的促銷環境,有助于引導消費者從“為了湊單而購物”轉向“為了需要和價值而購物”,推動形成更加理性、健康的消費習慣。消費者省下時間和精力,可以更多地關注商品的品質和服務體驗,也能進一步倒逼商家提升商品價值和服務質量,形成平臺消費的良性循環。一個信息對稱、規則清晰、交易公平的消費生態,才能真正支撐起消費市場的長期繁榮和韌性。
今年618“祛魅”復雜促銷的成功經驗,是消費發展進程中的一次積極轉向。真正的繁榮,不需要靠繁瑣的規則來粉飾;持久的信任,建立在透明的互動和真誠的回饋之上。
大道至簡,行穩致遠。期待這種“規則之減、體驗之加、信任之贏”的新風尚,能夠越吹越勁,吹散網絡消費市場上的種種迷霧,讓每一次購物都如沐清風,讓消費的活力在健康生態中澎湃不息!(沭平線)(圖片源自網絡)